推动小水电站落实生态流量是修复河流生态、实现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,也是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的重点任务。广州市现具有生态流量泄放任务的小水电站121座,其中90%以上位于北部山区的从化区。由于小水电站地处偏远,交通、通讯等基础条件较为薄弱,导致生态流量监管面临任务重、实施难度大等挑战。为有效提升监管效能,推动小水电站稳定足额落实生态流量在线配资,切实维护河流生态健康,并落实好小水电站差别化上网电价政策,广州市北部市管水利设施事务中心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:
增城区正果拦河坝水电站泄放生态流量现场图
加强督促指导,提升问题处置效率
安排专人值守生态流量监管平台,每日通报在线率、达标率及问题电站清单,确保信息直达相关区级镇街,有效提升水电站生态流量问题处置效率。
创新检查手段,提高数据准确性
针对传统现场检查依赖目测、经验或简单计算导致的不直观、误差大、公信力不足等问题,中心组织技术单位运用便携式流速计、流量计及量筒等专业设备,对电站实际泄放量进行科学精准测量。同时,通过规范实测流程,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,为判定泄放足额与否提供有力依据。
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现场实测
全域实地核查,实现精准指导与闭环管理
委托专业技术单位对全市121小水电站实施生态流量泄放问题全覆盖实地核查,重点排查泄放位置错误、监测监控设备安装不当、监测原理错误以及与“一站一策”方案不符等问题。核查中坚持精准查找问题、科学指导提升、全程跟踪整改,实现监管闭环。同时,建立“红黑榜”机制,对列入红榜的小水电站,作为示范典型进行推广,对列入黑榜的小水电站,加大监管力度,有效提高整改时效。
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
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监控设备
深化培训宣贯,提高主体技术水平
定期组织生态流量泄放与监测监控技术宣贯培训会,聚焦政策解读、案例剖析与实操指导,为百余名基层管理者与电站业主提供培训(2025年已组织2次,参与200人次)。通过培训,有效提高了相关主体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技术水平,为规范落实生态流量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有力落实小水电站差别化上网电价政策
中心以生态流量监管平台统计数据为基础,综合考虑日常监管、承诺书上报以及差别化评定等因素,顺利完成广州市首个周期生态流量达标评定工作,为小水电站差别化上网电价提供有力的保障。
2025年第一个评定周期生态流量泄放达标评定结果公示
下一步,中心将持续强化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常态化监管与精准化指导,全力保障广州市小水电差别化上网电价政策顺利落地,促进河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【供稿单位】广州市北部市管水利设施事务中心在线配资
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